【全豐生物】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果樹上的應用——草莓(一)
一、繁殖無病毒苗木
1,草莓無病毒苗木
草莓無病毒苗木就是徹底去除了草莓病毒的苗木。草莓病毒病是由草莓感染病而發生的病害,在栽培上表現出黃化型和葉型兩種癥狀類型。草莓病毒病危害面廣,據不完全統計,草病毒的種類多達62種,其中草莓斑駁病毒( Strawber- rymottle virus,SmoV)、草莓輕型黃邊病毒( Straw berry mild yellowedge virus,SMTEV、草莓鑲脈病毒( Strawberry vein band virus,SVBV)和草皺縮病毒( Strawberry crinkle virus,sCrV)是侵染我國草莓的4種主要病毒,總侵染率為80.2%,其中單病毒的侵染率達41.6%,兩種以上病毒的復合侵染率達38.6%(馬崇堅,2004)。感染了病毒病的草莓,生長緩慢,葉子皺縮,果實逐年變小,畸形,品質降低。目前對病毒病還沒有藥劑可以防治,采用草莓莖尖等脫毒培養苗木是防治病毒病、改普草莓品質,提高草莓產量的有效途徑。草莓無病毒苗木具有生長快、長勢旺、莖葉粗壯,抗病、耐高溫、抗寒能力強,花多、坐果率高、果大、整齊均勻、色澤鮮艷、無畸形果,產量高、經濟效益好等特點,受到果農普遍歡迎。但是脫毒草莓苗在大田生產條件下,會重新感染病毒,一般情況下的感染速度為每年10%~20%。因此,廣大果農在應用脫毒苗2~3年后重新更換脫毒苗,才能持續確保較高的經濟效益。
覃蘭英等(1988)試驗表明,莖尖培養有不同程度的脫病毒作用,莖尖越小,去掉病毒的機會越大,0.3mm以下的莖尖脫毒率高,組培苗不帶病毒:0.5mm以上莖只有20%的脫毒率。熱處理后取莖分生組織培養,脫病毒的效果明顯增加,經電鏡觀察鑒定證明其脫毒效果更為可靠。
草莓無病毒苗木莖尖組織培養經過外植體選擇、誘導培養、增殖培養、生根培養等步驟。一般于6~8月份選擇晴天的中年,無病蟲、品種純正的健壯植株新生嫩枝上切取帶生長點的匍匐莖段2~3cm作為為外植體,用流水沖洗干凈。將表面清洗過的外植體置于超凈工作臺上,用70%乙醇表畫消毒1min,棄乙醇,加0.1%氯化汞化和Tween-20消毒8~10min,并不斷搖動,然后用無菌水沖洗5~8次,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,去鱗片,在解剖鏡下用解剖刀挑取0.2~0.3mm的莖尖,接種于莖尖誘導培養基中。莖尖培養條件:白天溫度25℃土2℃,光照強度30~60umol/(m2.s);晚上溫度18℃土2℃,黑暗培養,每天照光12~16h。誘導培養2~3個月,待叢生不定芽1.5~2.0cm時,經病毒檢測合格的試管苗分株接種于增殖培養基上增殖,増殖培養每20~30d繼代一次(總繼代次數不超過8代),選高2~3cm的小苗轉入生根培養基進行生根培養。經過20~30d的誘導生根培養,可形成完整植株的組培苗。
2.生長調節劑在草莓無病毒苗木繁殖中應用
在莖尖組織誘導培養、增殖培養過程中,生長調節劑對提高莖尖萌芽率,繼代增殖、促進生根等其有顯著作用。
(1)多效唑:在草莓組培中,隨著分化倍數和繼代次數的增加,試管苗出現退化現象。如葉柄細弱、葉片黃化、分化率降低等現象。此外,草莓脫毒苗快繁成功與否,移栽成活率是關鍵因素之一,而試管苗移栽成活率的高低與試管苗的生根情況直接相關。在生根階段細弱黃化的試管苗生根效果差,出瓶后抗逆性差成活率低。目前,草莓組培中應用多效唑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。
張希太等(1997)采用已繼代五次、生長細長弱黃化的草莓試管苗為試驗材料,在MS培養基中加入0.2~1.0mg/L15%多效和0.25mg/L6-BA進行繼代培養及加入0.2~0.8mg/L15%多效唑和0.2mg/L6-BA進行生根培養,研究結果表明:在草莓繼代培養中,多效唑對草莓試管苗有明顯矮化作用。隨著多效唑濃度的提高試管苗再生植株的根莖逐漸粗壯,葉柄短粗,葉片肥厚,葉綠素含量高,與對照相比,根莖粗度增加31.6%~174.4%,葉柄長縮短7.3%~71.0%,分化倍數提高14.3%~221.4%。當多效濃度提高到0.6mg/L時,試管苗的分化倍數開始有所下降。在草莓生根培養中,多效唑和6-BA對試管苗根系生長具有明顯促進作用,與對照相比,根數增加24.3%~543.0%,其中以1/2MS培養基中加入0.4mg/L15%多效唑和0.2mg/L6-BA的效果佳。
據阮龍等(2002)試驗研究表明,在1/2MS豐香草莓脫毒苗生根培養基中加入0.2~0.6mg/L多效唑后,可促進草莓脫毒苗生根數增加,根増粗、增長。與不加多效唑生根培養基相比,豐香試管苗的生根數平均增加10.9~15.7條,根的粗度提高0.24~0.39mm,根的長度增加0.27~0.70cm,其中加入0.4mg/L多效唑的處理效果好。
第二節調節匍匐莖生長,促進頂花序伸長
1.草莓匍匐莖與頂花序生長
草莓匍匐莖由新莖的腋芽萌發而成,是草莓地上營養繁殖器官。一般在坐果后期及采收后,初夏日照增強,氣溫升高,匍匐莖由上年秋季形成的休眠腋芽萌發開始抽生。匍匐莖一節上形成一個苞片和腋芽,腋芽保持休眠狀態,第二節上生長點分化出葉原基,在有2~3片葉顯露時開始產生不定根,扎入土中,形成一級匍匐莖苗。在一級匍匐莖苗孕育分化的同時,其葉腋間腋芽又產生了新的分生匍匐莖,同樣在其一節上的腋芽保持休眠,第二節上生長點繼續分化葉原基。以此規律,匍匐莖在2、4、6、8等偶數節上形成第1,2、3、4級匍匐莖苗和分生匍匐莖苗,進行多級網狀分生,產生大量匍匐莖苗。這些匍匐莖離母株越近的生長越好,其頂芽多數能當年形成花芽,來年開花結果。
利用匍匐莖是草莓生產上普遍采用的常規育苗繁殖方法。匍匐苗數量多少因品種而異,有些品種一年內能多次抽生匍匐枝,發生數量較多,有些品種則不然,一般低溫需求量多的寒地品種,如全明星,哈尼等,匐莖發生較少;要求低溫期短的暖地品種,如寶交早生、豐香、女峰等,發生匍莖較多。
目前江南地區,利用塑料大棚進行草莓促成栽培。塑料大棚由于沒有加溫設備,冬季氣溫較低,導致頂花序生長較短,果實縮在植株下面,加上棚內通風透光條件差,故容易引起爛果,造成經濟損失。為促進草莓頂花序的伸長,使果實懸掛在溝邊,減少爛果,生產上應用赤霉素促進頂花仲長,具有明顯的效果。
2.草萄匍匐莖、花序生長的調控措施
(1)促進匍匐莖生長:
為了促進草莓匍匐莖的發生,特別是對匍匐莖發生少的品種,可以噴布赤霉素,方法是在母株成活并長出3片新葉后噴施1~2次50mg/L的赤霉素,每株噴5~10mL,能有效地促進草莓匍匐莖的發生量,擴大種苗的繁殖系數。
俞庚戌等(2009)研究表明,對匍匐莖發生較少的紅頰草莓,于4月28日、5月8日對植株均勻噴布20mg/L 赤霉素2次,一級匍匐莖發生數共計為21.7個,比清水對照增8.5%;二級匍匐莖發生數合計為18.7個,比清水對照增59.8%;二級匍匐莖發生時間比對照提早了1周。另外,GA3還能解除PP333對草莓的抑制作用,使處理PP333的植株匍匐莖數和葉柄長度增加,且消除腋芽發育所受到的抑制作用,但對植株生長沒有持續效應(楊會容等,1993)。
(2)抑制匍匐莖生長:
①多效唑 噴布250mg/L的多效唑對草莓匍匐莖的長度、株高以及葉柄長度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,同時對草莓的產量有增產作用,值得注意的是,多效唑的抑制作用過大,如500mg/L的溶液噴布后,不僅對草莓有極強的抑制作用,而且還能造成減產。同時,直到翌年5月果實發育期間,仍有較大的抑制作用,光合面積嚴重減少。赤霉素具有解除多效唑對草莓抑制作用的效果,葉面噴布20mg/L赤霉素溶液后,在一周左右即可見效。經赤素處理后,長期受多效唑嚴重制的草莓,植株明顯增高,葉柄也能明顯加長,生長勢加強。
(3) 促進頂花序伸長
周華月(1997)試驗表明,在保護地栽培的豐香草莓園,9月中旬定植后,在頂花序現蕾初期噴灑10mg/kg赤霉素1次,噴后10d再噴1次,共2次,則可顯著促進豐香草莓頂花序伸長,提早成熟,提高前期產量,減少爛果。與對照相比,頂花序平均長度增加7.9cm,鮮果始采期提前13d,2月底前的前期草莓鮮果重量增加44.6%。前期草莓鮮果爛果數(2月底前)僅為對照8.5%,經濟效益顯著。
本文章內容整理來源于《植物生長調節在果樹上的應用》第三版,內容僅供參考。